品牌资讯
《渔舟唱晚》的真正作者竟然是他
2022-10-10 22:51

一、中州古戏一脉承

河南筝派是传统古筝流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,主要流传于河南省境内,也称 “中州古调”。河南筝派与流传在河南境内的豫剧、曲剧两个剧种有着深厚的渊源。
豫剧发源于河南开封地区,又名河南梆子,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,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。豫剧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人民所喜爱。

image.png

▲豫剧《谁说女子不如男》剧照


河南曲剧,又名河南曲子戏、高台曲等,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杂牌小调与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。其曲调易学,用本嗓演唱,表演接近生活。

image.png

▲河南曲剧《陈三两》剧照


传统的河南古筝主要流传于南阳、泌阳以及遂平等地区,特别是南阳地区。近代南阳地区所盛行的鼓子曲(包括带唱词的牌子曲和纯器乐的板头曲)是河南筝派出目的重要来源。

image.png

▲河南省行政区划图


二、妙技难工河南筝

晋代傅玄在《筝赋》中以“曲高和寡 ,妙技难工”之语来评价河南筝。河南筝典型的演奏技巧:对右手大指的突出运用。大指在乐曲演奏中地位尤为突出,其中以大指掌关节为轴、运指发力的托劈密摇是构成旋律的典型奏法,出音扎实、饱满;边游边弹的“游摇”,又常伴以左手慢滑急颤,以求得更为丰富的音色变化和营造夸张的戏剧性音响效果;中指的剔指发力迅捷,用巧力取音。有一首《掐筝诗》形象地概括了河南筝派独特的演奏技法:


名指扎桩四指悬,

勾摇剔套轻弄弦。

须知左手无别法,

按颤推揉自悠然。

——《掐筝诗》


河南筝的音阶特点,多用变徵而少用清角。旋律中四、五、六度大跳很多,左手又频繁运用二、三度上下滑音,在风格上以浑厚纯朴见长,明朗粗犷,泼辣高亢,又不失内在深沉。演奏上要求运指有力,滑音鲜明,按音准确。其歌唱性极强,旋律厚重浓烈,富有地方韵味。


三、开宗立派魏子猷

河南筝派的奠基人是著名的现代筝乐先驱魏子猷。他为“中州古调”的传播、河南古筝流派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,为我国古筝艺术的发展和古筝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魏子猷于1875年(清光绪元年)生于河南省遂平县,魏子猷自幼聪明,过目不忘,三岁能背唐诗宋词很受族人喜欢。魏家族长有个爱听戏曲的习惯,隔段时日便请戏班演出。魏子猷到五岁时,不但能作诗、绘画,而且对民间乐器也产生了兴趣。1892年,遂平爱国民主绅士魏朗斋出生,为期七天的庆祝典礼很隆重。这次大会文艺演出的总导演便是17岁的魏子猷。1897年,堂兄魏承恩高中丁酉科拔贡,轰动满城,此事对魏子猷震动很大。二十二岁的魏子猷决心走出家门,拜访各地名家学习筝艺。经数年寻访,魏子猷拜访了许多古筝名家。他们一起探索古筝演奏技艺,整理改编大调曲子的板头曲和牌子曲,传播中州古调艺术并使之发扬光大。 

20世纪20年代,魏子猷最早把河南古筝介绍到北平并积极提倡中州筝,他经常演奏和传授的筝曲有《天下大同》、《小开手》、《关雎》、《渔舟唱晚》、《百鸟朝凤》、《平沙落雁》等十多首,其演奏古朴浑厚、深沉内在、慷慨激昂,具有浓郁的河南民间音乐风格,时称遂平筝曲。

他的学生有娄树华、梁在平、周希文、程午加、史荫美等,对后世的古筝艺术传承、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。其高足娄树华,河北玉田人,自1925年开始在北京师从魏子猷学筝,成绩优异,1936年曾赴欧美各国演奏,是最早将我国古筝艺术介绍给世界的人。特别是魏子猷在《渔舟唱晚》曲成之后,让他习奏,娄树华勤学苦练,认真领悟,经过他的加工润色,使乐曲更臻完美,终创辉煌。

image.png

▲娄树华先生


四、彭蠡之滨不绝响

在魏子猷逝世后,《渔舟唱晚》在娄树华的演奏下,成了一首蜚声世界、举世公认的中国传统古筝名曲,并且已成为我国十大传统名曲之一,娄树华做出了重大贡献,以致后人误认此曲为娄树华的作品。《渔舟唱晚》之所以成为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,是与师徒二人的努力和创新思维分不开的。魏子猷的艺德和技艺感动了娄树华,魏子猷逝世后,他便继承老师之志,肩负起推广中州古调“乐中筝”的重任,并在1938年由上海百代公司灌制了“北派”古筝唱片一张,正面刻有魏子猷所传名曲《天下大同》字样,反面是《关雎》。它是我国古筝近现代史上重要物证之一。

魏子猷传谱的著名古筝作品《渔舟唱晚》,以唐代诗人王勃《腾王阁序》中“渔舟唱晚,响穷彭蠡之滨”佳句的前四个字为标题,描绘了夕阳西下,欸乃归舟的迷人景色。

image.png

▲“渔舟唱晚,响穷彭蠡之滨。”(鄱阳湖的暮色)


乐曲意境深邃高雅,旋律以典型的民族风格五声音阶为基础,音乐优雅古朴,通俗又有韵味。结构完整短小,利于传奏。魏子猷在这首作品的演奏创作上突破了传统的六十八板单一曲式,通过不同段落体现音乐形象的对比和发展,使用了大篇幅的音型模进和华彩乐段,比传统的六十八板古筝曲大大向前跨进了一步,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。